计算中国实际铝产量为何如此之难?

发布时间:2018-05-12 15:55:13 浏览量:

  中国是全球主要铝生产国,在全球产量中的占比已由世纪之交的不到四分之一攀升至逾一半。
  这种扩张甚至超过了中国对铝的旺盛需求,引发了全球其他地区对由此导致的出口和中国铝产业缺乏透明度的与日俱增的抗议。
  美国决定征收铝进口关税,使这种紧张关系达到高潮。
  许多铝生产国都将受到影响,但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该国已经收到了一份长长的被美国征收反倾销关税的特定商品名单。
  考虑到中国在铝市和贸易中的核心作用,其内部运作的模糊程度不免令人好奇。即便是基本的问题也令人意外地难以回答,譬如中国的实际产量规模。
  官方数据往往有些问题,而其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在过去一年里愈发拉大了。
  这正是国际铝业协会(IAI)改变对中国产量计算方式的原因。
  **谎言,谎言....**
  IAI的全球铝产量月报,多年来都是使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CNIA)提供的数据。
  CNIA是一个官方组 织,照理说它的数据应该会具有权威性。中国国家统计局也公布每月铝产量,同样也应该有一定权威性。
  以往这两份官方统计并非总是一致,但过去几年已大致同步。
  可惜的是,这两份数据都有月度数值剧烈波动的倾向,而且不时会遭到大幅修正,近一次是2016年1月,CNIA将2011年到2014年的产量数据上修超过400万吨。
  这可是超多的铝产量被统计遗漏了。去年又有许多铝产量没被统计到,多到IAI自己对CNIA数据的调整达到365万吨。
  IAI现将利用CNIA及政府研究机构安泰科(Antaike)、当地分析机构阿拉丁(Aladinny)和英国商品研究所(CRU)等供给的信息,提供其本身的估计。
  基于这种新方法,IAI估计中国4月铝产量296万吨,相当于全球总产量的56%。
  **计算问题**
  但CNIA和安泰科都是官方机构,怎么不能就中国铝产量到底是多少的问题达成一致呢?
  铝冶炼厂并非偷偷摸摸地后院运作。或者说,至少逾10年前中国政府强制关闭小冶炼厂以来就不是那样了。
  中国现代化的冶炼厂规模巨大,甚至从卫星图像来看,也大到不可能看不见。
  中国政府是否窜改了数字,以平息国际对其在供应链日益扩大优势的批评?阴谋论者可能会这样认为,但它为什么要显现统计差距,引发外界好奇探索。
  真相几乎可以肯定是更错综复杂。
  这一难题的一部分答案可能要归因于中国铝业的演进方式,原材料产能与半成品产能在垂直整合。
  举例而言,2016年的那些重大调整,是因为中国一家规模居前的铝生产商没有报告任何铝产量,因为铝全部转化成了产品,严格来说不再是铝了。
  一些西方生产商也会在公开报告中这么做,因为离开他们厂房的并非原铝,而是铝轮毂、铝管或铝结构等。
  而中国冶炼商与加工商之间越来越多使用“热金属”转移,也就是铝在被统计之前实际上已经熔化,从而令上述那种细微的差别进一步复杂化。
  但是真正造成统计障碍的,是中国政府去年关停“非法”产能的行动。意味着这部分产能已经建立,但并未取得完整监管及环保许可。
  那正是分析师预估数据与官方数据之间的差异开始扩大之时。
  在进行统计调整时,上月官方数据中还存在的“非法产能”,到下月可能就去除了,与炼厂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关停生产的现实脱节,如果炼厂真的会关停生产的话。
  自政府的供给侧改革之风吹进这一行业以来,中国的铝产量数据就一直疑问重重;而运营者系统性低报非法产能,则能够很好的为此作出解释。
  而炼厂为了抵消冬季供暖期间强制关停此类产能所带来的影响的努力,或许也为看清产量数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维度。
  **中国铝公司?**
  无论具体的数学计算是如何进行的,关键点在于,如果统计专家难以计算出中国到底生产了多少铝,那么政府也面对着同样的问题。
  外界很容易把中国铝生产行业看作一个在国家的监督下高效运转的巨大单一实体。但依据多种划分标准,中国铝生产商之间仍存在明显差异: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使用水电的“清洁”企业和使用火电的“肮脏”企业;以及东部沿岸的“老旧”企业和西北地区的“新建”企业。近还出现一种新的划分方式:“非法”企业与“合法”企业。
  中国政府长久以来一直难以完全掌控其混乱的铝行业,这也是该行业变得大得不正常的原因之一。
  当前促使铝行业减少产能的努力是历来强的,但向前推进的状况仍如一团乱麻,而且要面对运营商和地方政府想尽办法的拖后腿。
  在这种混乱无序的改革进程中,统计过程的透明度已经不再。
  IAI决定从使用一套官方认可的数据,转为采纳来自多个来源的估值,相当于承认了这种令人困惑的现实情况。
  要记住,在我们说中国实际的铝产量时,将仅仅是一个估计数字。